2024 年起,多所强基计划高校(如南大、中科大、武大)明确将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竞赛奖项纳入 “破格入围” 条件(需全国二等奖及以上)。
中科大 2024 年简章:“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科普科幻等领域有突出创新潜质的学生,可破格入围”;
南大 2024 年校测:对科普 、 科幻竞赛获奖者增设 “科学思维面试环节”,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注意:强基计划更侧重理科竞赛,但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奖项可作为跨学科优势(如 “理科 + 文学” 复合能力)的证明。
江浙沪、山东等新高考省份(如上海综评、浙江三一、江苏强基综评)中,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可获5-15 分不等的综评加分(如 2024 年南科大综评:科普科幻省一 = 科技创新类省一,同等赋分)。
部分高校(如深圳大学、西交利物浦)将该赛事获奖纳入 “人文素养” 专项,单列招生计划。
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要求学生在 “市级以上科学文化活动” 中提交证明,获奖证书直接计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成为高中名校(如北京四中、上海中学)推荐清北的重要依据。
2024 年浙江某重点中学公示:科普科幻省一学生在 “校长推荐制” 中优先获得清北初审资格。
“科学家精神” 培养计划:专项通道
中科院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清华 “暑校” 等官方研学项目,将该赛事获奖作为优先报名条件(如 2024 年中科院 “科学小记者” 项目,全国决赛选手免笔试)。
部分省科协(如广东、四川)为获奖者开通 “青少年科普人才储备库”,提供科研导师对接机会。
对文科生:证明 “科学素养”(如北大元培学院 2024 年面试提问:“你的科幻作品如何体现对 AI 伦理的思考?”);
对理科生:展示 “人文表达能力”(如中科大少年班 2024 年新增 “科学写作” 笔试,直接参考科普作文风格)。
职业发展的早期铺垫
获奖作品可直接投稿《科幻世界》《科普时报》等刊物(2024 年赛事与《知识就是力量》合作,优秀作品优先发表);
全国决赛选手有机会加入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青少年创作基地”,获得作协导师一对一指导(如 2023 届获奖者中,3 人已签约出版科幻长篇)。
决赛夏令营期间,学生可接触刘慈欣、韩松等作家及高校教授,(2024 年夏令营中,5 名学生获北航 “科幻文学与创意写作” 预科班推荐资格);
获奖经历写入大学申请文书时,易引发招生官共鸣(如 2024 年复旦面试中,某学生以 “在科普作文中探讨碳中和” 为切入点,获面试官追问科研经历)。
资讯电话:138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