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科普公益性质的活动,入围教育部 “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名单”,是 “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 重要赛事之一
大赛概况:
大赛自 2013 年举办,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首届大赛在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届至第四届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五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举办等。
曾连续获得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奖》和《特别贡献奖》。
参赛对像:
小学组:
包含低年级组(1 - 3 年级)和高年级组(4 - 6 年级),不同赛项对小学组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在算法创意实践挑战赛中,小学组需要掌握程序基础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以及代数、几何、函数等方面的数理知识,还有模拟、枚举等算法。
初中组:
在小学组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和扩展,如在算法创意实践挑战赛中,初中组要求对分支结构与循环结构进行更复杂的逻辑判断与嵌套使用,掌握数组的进阶应用、字符串处理的高级操作、结构体定义与使用等,同时在数理知识方面增加了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方程等内容,算法方面也增加了高精度操作入门、分治思想、贪心算法等。
高中组:
部分赛项会涉及到高中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等,如在迷宫寻宝 AI 竞技赛和智能算法应用挑战赛等赛项中,高中组学生需要运用更复杂的算法和编程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赛内容:
包括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定向邀请四大类别。
智能应用类有智能运输器开源挑战赛等赛项;
算法思维类有互联网 + 无人驾驶主题赛等赛项;
自主创新类有电子创新设计赛等赛项;
定向邀请类以面向乡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群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验证为主。
奖项设置:
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在复赛和决赛阶段设一、二、三等奖;
决赛阶段对于完成参赛流程且低于三等奖评价标准的设为优秀奖。
总决赛阶段根据获奖个人和团队比例,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大赛特色:
开源开放:从赛项设置上鼓励开源平台和原创作品,体现创新与协作精神。
公益性质:坚持科普公益性质,不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参赛费用。
组织专业:采用垂直的非商业组织方式,排除相关利益机构影响竞赛公平性。
资讯电话:138xxxxxxxx